月夜登牛渚矶

青天无云上孤月,照见千层万曾雪。
似飞未飞矶独撑,欲落不落石将裂。
指点蛾眉青复青,猿啼鹤啸愁冥冥。
坐看秋色满江水,抚琴弹与蛟龙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登牛渚矶》是一首描绘秋夜江景的古诗,作者是朱敏闻,诗中展现了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象

《月夜登牛渚矶》这首诗以秋天的月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的“青天无云上孤月”描绘了一幅明亮的中秋之夜,月亮高悬,照亮了整个天空和江面的景象。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夜晚的静谧和广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领悟。“似飞未飞矶独撑,欲落不落石将裂”这一联,不仅描述了月光下牛渚江边的景色,也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即使是静止的画面,也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这种对自然美的独特捕捉和表现,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月夜登牛渚矶》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中提到的牛渚矶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姑熟杂咏·牛渚矶》就是一首描写牛渚矶的古诗,其中“猿啼鹤啸愁冥冥”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文化背景的融入,使得《月夜登牛渚矶》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意蕴的作品。

从文学手法来看,这首诗在艺术表达上也有着独到之处。诗人通过对牛渚夜景的描绘,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指点蛾眉青复青,猿啼鹤啸愁冥冥”这一联,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拟人化处理,赋予了它们更多的情感和动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月夜登牛渚矶》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江景的诗作,更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历史文化和艺术技巧的优秀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赞美。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深入的文学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