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浙江学署门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浙江学署门联》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清代诗人朱圭创作的对联。该对联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以下是关于其具体内容的介绍:
作者背景:朱圭,字石君,号南厓,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生于顺天大兴(今北京),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及第。朱圭与兄朱筠并负时誉,深受乾隆帝的赏识,其学识和德行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最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传颂,其中《知足斋集》便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内容解析:朱圭的对联“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副对联不仅表达了他对公正无私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他在处理事务时的公正和公平。
文化意义:朱圭的这副对联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展现,也是其政治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科举考试中,他提倡铁面无私的态度,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在一个公正的环境中竞争,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通过“镜心普照”这一形象,强调了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持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不受外界干扰。
《浙江学署门联》虽非文学作品,但它作为对联的形式,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公正与公平的崇高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如何将这些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