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鹤洲先生六首 其四

只今锦里称耆旧,独有先生似散仙。
未必邦君皆俗吏,不知谁送草堂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鹤洲先生六首·其四》是清代诗人朱昆田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简介
  • 朱昆田的时代背景:朱昆田生活在清朝,属于清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活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思想特点。
  • 朱昆田的创作特色:朱昆田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以及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题:“寄张鹤洲先生六首·其四”
  • 原文节选:只今锦里称耆旧,独有先生似散仙。未必邦君皆俗吏,不知谁送草堂钱。
    “只今锦里称耆旧”意味着现在的锦城(成都)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而“独有先生似散仙”则形容张鹤洲先生的才情非凡,仿佛是一位飘逸出尘的仙人。
  • 翻译:如今的锦城中人们依然尊崇这位资深的长者,而张鹤洲先生则宛如一位超凡脱俗的仙人。尽管他可能并不是所有官员中最为出众的那一个,但无疑他是那位赠送草堂钱的人。这里的“草堂钱”指的是一种古代官员间赠送的礼物,以表彰对方的功绩或友情。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锦里称耆旧,独有先生似散仙”,通过对比现今的成都和昔日的锦里,突出了张鹤洲先生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