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束荒茅缚作亭,笆篱宛转胜云屏。
更添小阁疏花外,恰对何山九朵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几束荒茅缚作亭,笆篱宛转胜云屏。
更添小阁疏花外,恰对何山九朵青。
《和题砚溪红豆书斋五首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杜甫在夔州草堂居住,因生活困顿,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家产,以度日用。
诗中描绘了杜甫居住在一个偏僻而幽静的地方——砚溪。这里的景色优美,环境宜人,非常适合隐居。而“红豆”则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相思之情。因此,杜甫在此地隐居,也寄托了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红树青灯照白门,紫藤花下小江村”,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接着,作者又通过“夜雨敲窗声滴滴,秋风吹过竹叶声”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为浓厚。
最后两句“寄语西江水东逝,此生终不归故乡”,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奈之情。尽管他身处异乡,但心却永远牵挂着故乡。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