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空遍野苗,女郎花发斗娇娆。
舞衫歌扇销磨尽,孤负风流姊妹桥。
过姊妹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姊妹桥》是诗人朱昆田创作的一首古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一对孪生姊妹对家乡的眷恋与贡献。《过姊妹桥》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于世,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文化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关于一对孪生姊妹的故事,她们出嫁后不忍心离开家乡,决定每年上山植树,以树木来建桥。这一举动感动了山神,使得她们的付出有了回报。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家园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在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被赋予了深刻的道德意义,而这种精神在《过姊妹桥》中得到了体现。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中的“月色的衬托下,她们显得如此静谧,婉约,真似一对姊妹守护着家乡。”这样的描述,不仅描绘出了画面,也传达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这种通过细腻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方式,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过姊妹桥》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是一段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爱情与奉献的美丽故事。这个传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家庭、亲情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朱昆田本人的背景也是了解《过姊妹桥》不可忽视的部分。朱昆田是清浙江秀水人,字文盎,号西畯,是朱彝尊的儿子。他的学识广博,能够传家学,这可能也影响了他诗歌创作的风格和内容。因此,在欣赏《过姊妹桥》时,除了诗歌本身的美感,还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
《过姊妹桥》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关于爱与奉献的传说,它融合了自然美、人文情感和深厚的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尊重以及亲情和爱情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