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补山赴楚幕

楚乡虽是旧游地,地主谁如昔日贤。
暑雨共倾梅会酒,秋风独放洞庭船。
坛场久已推前辈,笔墨何堪事少年。
同学惟君犹爱我,病中惜别泪潸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补山赴楚幕》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清代诗人朱昆田。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赴任楚幕的深厚情谊和良好祝愿。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送补山赴楚幕》的作者朱昆田,字文盎,号西畯,是清代浙江秀水人。他与朱彝尊关系密切,被称为“小朱十”。朱昆田学识渊博,家学渊源,其著作有《笛渔小稿》、《三体摭韵》等。

  2. 诗歌原文
    楚乡虽是旧游地,地主谁如昔日贤。
    暑雨共倾梅会酒,秋风独放洞庭船。
    坛场久已推前辈,笔墨何堪事少年。
    同学惟君犹爱我,病中惜别泪潸然。

  3. 诗歌解析

  • 楚乡虽是旧游地:表达了对朋友再次前往故乡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这次离别可能意味着永别的无奈情绪。
  • 地主谁如昔日贤: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对朋友能力与才华的认可,同时隐含对其未来表现的期待。
  • 暑雨共倾梅会酒:描绘了夏日相聚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友情深厚的氛围。
  • 秋风独放洞庭船:通过“独放”一词,传达了对朋友独自面对挑战的关切。
  • 坛场久已推前辈:表达了对前辈的尊重,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 笔墨何堪事少年:批评了当前文人墨客的浮躁,强调了对年轻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同学惟君犹爱我: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情感,即使自己身处病中也不忍分别。
  • 病中惜别泪潸然:直接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状态,泪水的潸然而下反映了内心的不舍和哀伤。
  1. 艺术手法
  • 对比描写: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变迁和个人成长。
  • 象征手法:秋天和洞庭湖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 用典:诗中的“坛场”指代文人的学术场所,而“墨场”则指文人的写作场所,这些用语富有文化内涵。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送补山赴楚幕》作为朱昆田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传递了对于教育和人才的重视。
  1. 现代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古代文学作品,它为研究清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情感共鸣:这首诗中的情感表达跨越时间和文化的限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1. 读者体验
  • 情感沉浸: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感受到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复杂的情感纠葛。
  • 审美享受: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意象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种审美上的享受。

《送补山赴楚幕》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