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悲秋客,天涯怯素秋。
吴根萦梦寐,海角又勾留。
暗砌风梧脱,凉虫露草幽。
一丸明月上,隔座好探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我本悲秋客,天涯怯素秋。
吴根萦梦寐,海角又勾留。
暗砌风梧脱,凉虫露草幽。
一丸明月上,隔座好探钩。
《七月十四夜立秋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第一首如下: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巴陵一别四千里,更发西风十度寒。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立秋之夜。当时杜甫在夔州,与李白分离已久,两人虽同游梁益,但因战乱、流离失所而不能相见。作者在夔州漂泊期间,曾与李白相聚,并有“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之句。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又被迫离开蜀地,继续颠沛流离。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夔州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感慨和对时事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