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晚望(乙未)

源水桃花树树,春风燕子家家。
目断江南归思,愁人不在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蓬莱阁晚望》是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六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蓬莱阁下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历史传说展现了东海的壮阔与神秘。下面将简单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蓬莱阁晚望》创作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当时朱彝尊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被授予检讨之职。他的诗歌深受清代浙西词派的影响,对姜夔、张炎有极高的评价,并且被赞誉为“南朱北王”之一。
  2. 作品鉴赏:朱彝尊的这首《蓬莱阁晚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中“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等句子,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阔,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同时,诗中的“回首夕阳瀛海上,一尊怀古独徘徊”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古代遗迹的无限怀念。
  3. 主题思想:《蓬莱阁晚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诗中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传说,如“愁云尚识田横岛,仙月还虚汉武台”,这些元素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蓬莱阁晚望》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东海的壮阔与神秘,以及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古代遗迹的无限怀念。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