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上登崆峒,谒见仙人韩终。
两骖白鹿云中,轻车超忽西东。
驾者何人木公,旁有千载玉童。
耳长覆发丰茸,天门阍者苏林。
复开阊阖招寻,青蓝紫桂成阴。
清风细雨吹襟,提壶设席盍簪。
苍龙白虎交临,投壶六博无方。
中筵促坐芝房,有美一人清扬。
轻躯畅舞洋洋,宛若龙游鹄翔。
清歌妙曲难忘,四坐欢乐未央,曈曈日出榑桑。
董逃行(戊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游并未创作名为《董逃行(戊子)》的文学作品。实际上,陆游是宋代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董逃行》实际上是汉代乐府诗,出自《相和歌·清调曲》,是一首具有警示意味的作品。
《董逃行》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景。诗中通过“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等诗句,展现了汉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景象。同时,“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等句,表达了对当时宦官专权、军阀割据的不满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在艺术特色上,《董逃行》采用了汉代乐府诗的传统形式,语言简练质朴,情感深沉。诗中的“吾欲上谒从高山”,以及“传教出门来,门外人何求所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董逃行》作为一首历史长河中的作品,其价值在于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而陆游作为宋代诗人,虽然同样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但他的作品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董逃行》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