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塞鸿飞不度,太行山碍并州。
白云一片去悠悠。
饥乌啼旧垒,古木带高秋。
永夜角声悲自语,思乡望月登楼。
离肠百结解无由。
诗题青玉案,泪满黑貂裘。
临江仙 汾阳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汾阳客感》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的高超文学造诣,还反映了他深刻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临江仙 汾阳客感》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临江仙·汾阳客感》创作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这一时期的朱彝尊在文学上已颇有成就,被后世誉为“南朱北王”,其诗与王士祯齐名。此词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深沉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内容解析:词中“无限塞鸿飞不度”一句,借用“塞鸿”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迷茫和无力。同时,“太行山碍并州”,通过描述地理位置的阻隔,暗示了作者心中的孤独和隔阂。这种用词造境的方式,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刻和复杂。
艺术特色:《临江仙·汾阳客感》在艺术上展现了朱彝尊的多才多艺。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派的气势磅礴,又有婉约派的柔情似水。该词中的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古木带高秋”、“永夜角声悲自语”,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文化影响:《临江仙·汾阳客感》不仅是朱彝尊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常常通过诗词来抒发心中的苦闷和对现实的无奈。此词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彝尊的《临江仙·汾阳客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篇,更是一首蕴含深邃文化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该词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