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痕斜岸,夕阳下岭,叶催风卷。
秋岚滴翠,涵他水曲拖兰,双角动摇,两两晴吹曾涛面。
问何事、碧空相零乱,满芳甸、腥烟乍识骊宫战,恁输了、珠光海天远。
苔鳞藓甲依稀颤,早分开、絮云几缕如剪。
浑不是、琼洲与香㠗,看细坼、玉丝冰绡,针线拾来寸寸寻,象尾骏鬣难辨。
衫袖暗笼,剔得牙龈青梅软。
绣巾上、莫令鲛人见,帘影畔,怕蹴起、浪花寒一片,便争似、端溪织文短。
春茸草色萦柔腕,好铺到、竹床凉月西院。
解红 李渭清同馆,以龙须见贻,赋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彝尊并非《解红》的作者,而是词曲的创作者之一。《解红·李渭清同馆以龙须见贻,赋之》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而非他。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嘉兴人。他不仅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立者之一,更是诗坛的重要人物,被并称为“南朱北王”,与王士祯齐名。
朱彝尊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词,还涵盖了散文、骈文、小说等多种体裁。在词的创作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前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红》是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这首词以其精湛的词句和深邃的内涵,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部分。同时,它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朱彝尊的《解红·李渭清同馆以龙须见贻,赋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