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淡,影疏疏,豆叶新黄架未除。
好似缫车鸣不住,来又去,秋灯惯伴愁人语。
南乡子 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彝尊的《南乡子·蛩》是清代的一首词作。《南乡子·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下将从多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背景:《南乡子·蛩》的作者是清代的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立者之一,其论词推崇姜夔、张炎,在诗坛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他的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内容:《南乡子·蛩》以“蛩”为题,描绘了秋夜寂静中的蛩声,通过这种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深沉的情感。首句“凉月淡,影疏疏”,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夜的氛围。紧接着,诗人写到“豆叶新黄架未除”,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致,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好似缫车鸣不住,来又去,秋灯惯伴愁人语”,则进一步通过蛩声的不断重复,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艺术手法:《南乡子·蛩》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静物与动态相结合,增强了画面感和音乐性。通过对“来又去”的蛩声与“秋灯”相伴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孤寂又充满哀愁的氛围。此外,全词语言简练,情感细腻,通过蟋蟀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
《南乡子·蛩》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艺术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朱彝尊作为词人的高超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