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婵娟。
月婵娟。
早是伤春梦雨天。
思绵绵。
梁间燕子闻长叹。
春将半,旧事思量在眼前。
一年年。
风光好 春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光好·春恨》是一首清词,由清代朱彝尊所创作。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他的诗和词都极具影响力,尤其以其对姜夔、张炎的推崇而闻名。
《风光好·春恨》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当时他正在应博学鸿词科,并被授予检讨的官职。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词的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表达了作者从内心出发对春天的喜爱和赞赏。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花婵娟”、“月婵娟”等词语,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花容月貌,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词中还提到了“早是伤春梦雨天”,这是对春天易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思绵绵”、“梁间燕子闻长叹”等诗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在春天这种美好时刻中内心的忧愁和思念。
朱彝尊在词中也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考。例如,“一年年”一句,既感叹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人生如梦,岁月无常。“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则表达了作者希望珍惜当下,享受美好的生活态度。
《风光好·春恨》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使其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值得深入研读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