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 同前

无处觅,不须留。
迟日园林悲昔游。
惟有别时今不忘,满天风雨下西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捣练子·边堠远》是北宋词人贺铸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共七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思妇与征夫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词作创作时期:贺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他的词作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捣练子·边堠远》即是其中之一。
  • 个人经历:贺铸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词中主题
  • 表达的情感:贺铸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面对社会现实的残酷,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广大民众传达了他们的苦楚和哀愁。
  • 反映的社会状况:该词通过对边关将士的描写,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严重影响。边疆的遥远和通信的不便,使得思妇们只能通过梦境与亲人相见,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期盼。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贺铸的词作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著称。他在作品中采用了质朴无华的语言,使整首词既具有深沉的情感,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这种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 情感表达:贺铸的词作充满了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将其转化为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是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捣练子·边堠远》在宋代以及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它不仅展示了贺铸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流传至今:尽管这首词的原作已不完整,但其内容和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作家在各自的作品中借鉴并吸收了贺铸词中的精髓,使之成为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

《捣练子·边堠远》不仅是贺铸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通过欣赏这首词,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