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杨花

杨花无绪。不管人愁高下舞。
笔架书签。才拓窗纱处处黏。
东风语汝。吹入谢家池阁去。
咏絮人闲。凭仗东风忽自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兰·杨花》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杨花飞舞的细腻描绘,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作品创作时间:《减兰·杨花》的创作年份为清代,具体时间为2022年4月14日,这标志着一个文学历史的新篇章。
  • 作者介绍: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江苏秀水(今嘉兴)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诗人。他不仅是“浙派”词派的开创者之一,还是康熙皇帝的文学顾问,其词作在当时广受好评,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词作原文与赏析
  • 原文:《减兰·杨花》全诗如下:
    春魂唤起。扶梦随郎行万里。纵别长条,犹有离情绕灞桥。东风欲尽。消息天涯何处问。漫舞帘前,催送春归亦可怜。
  • 赏析:朱彝尊的这首词以杨花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在“春魂唤起”一句中,朱彝尊通过杨花这一意象引出春天的生命力,展现了大自然的复苏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离别的痛苦,因为“纵别长条,犹有离情绕灞桥”,这里的“灞桥”指的是著名的长安古渡,象征着古代文人墨客相聚的地方,也是离别的象征之地。尽管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分离的伤痛依然难以忘怀,所以词中的“漫舞帘前,催送春归亦可怜。”表达了一种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整体而言,朱彝尊通过这首词展示了他在爱情上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微处的敏感观察。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艺术特色:《减兰·杨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而著称。朱彝尊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春花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层次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个人经历、学术背景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息息相关。
  • 影响力:朱彝尊的这首词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不仅被广泛传唱,更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同时,朱彝尊作为清初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浙派”词派的典范,对中国词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彝尊的《减兰·杨花》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厚意、折射出作者内心世界和时代风貌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体会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情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