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暇日,偶仿王郎笔。
小字亲题无气力,杀粉调铅第一。
圆珠斛得谁家,香车远隔天涯。
陌上依然柳色,门前何处桃花。
清平乐·题吴中女子吕文安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题吴中女子吕文安画》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它表达了诗人对吴中女子吕文安画作的赞美与感慨。这首词通过对吕文安画作的描述,展现了她的容貌、气质和才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欣赏,以及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思想情感。
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一些介绍:
创作背景:此词应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作者在黄州期间,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期间,曾得到一位姓吕的名文安的女子,她擅长绘画,苏轼十分欣赏她的才华,于是将她的画作赠给他。
内容简析:全词共分三段。第一段开头“轻红淡白”,描绘了画中人物的颜色。接着用“不假施朱”点明了画中人物的素妆,暗示着画中人的朴素自然之美。第二段则着重描绘了画中人物的神态,通过“眉黛敛秋波”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画中人物的美丽与聪慧。最后一段“问君能有几多愁”,则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艺术特色:此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其中“轻红淡白”、“眉黛敛秋波”等词语的运用,既生动又形象,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诗意。此外,此词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画中人与诗人自己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清平乐·题吴中女子吕文安画》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