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翅双盘垂秀领,翠罗衣薄风难定。
全身都被月华窥,天上影。
波底映。
却似晓妆前后镜。
天仙子 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仙子·闺情》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的一首词,创作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以下是具体介绍:
作者介绍: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嘉兴人。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论词推崇姜夔、张炎等大家。在诗坛上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
词作原文:鸦翅双盘垂秀领,翠罗衣薄风难定。全身都被月华窥,天上影。波底映。却似晓妆前后镜。
艺术特色:这首词采用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女性细腻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情感表达:通过“月光下的身影”这一意象,表达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情感体验。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文化价值:朱彝尊作为清初的代表词人之一,其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不仅在艺术上有所突破,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背景:朱彝尊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个人经历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审美价值:从审美角度来看,《天仙子·闺情》以其简洁而精致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情感而又不失优雅的女性形象,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影响评价:此词在历史上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赏,认为其在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天仙子·闺情》不仅展示了朱彝尊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感。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