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 安丘客舍对雨

秋雨,秋雨。
一半回风吹去。
晚凉依旧庭隅。
此夜愁人睡无。
无睡,无睡,红蜡也飘秋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转应曲·安丘客舍对雨》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该作品的多方面内容:

  1. 作者介绍
  • 生平与时代背景: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清初浙江嘉兴人,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被选授检讨,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与王士祯齐名,合称“南朱北王”,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词原文
  • 原文:秋雨,秋雨。一半回风吹去。晚凉依旧庭隅。此夜愁人睡无。无睡,无睡,红蜡也飘秋泪。
  • 赏析:这首《转应曲·安丘客舍对雨》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雨中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愁绪和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感受。诗中运用“秋雨”、“晚凉”、“庭隅”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朱彝尊擅长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情感,《转应曲·安丘客舍对雨》中的“秋雨”、“晚凉”等元素,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色,更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心境。
  • 含蓄蕴藉:朱彝尊的诗作常含深意,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对细节的捕捉让读者自行体会其深意。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清初的代表诗人之一,朱彝尊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展现了清初文人的精神风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朱彝尊的词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经典诗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及其发展脉络。

《转应曲·安丘客舍对雨》不仅是朱彝尊个人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朱彝尊卓越的艺术才华,更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