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严子陵钓台

七里滩光,见拥树归云,石壁衔照。
渔火犹存,羊裘未敞,只合此中垂钓。
客星曾老。
算来无过烟波好。
况有个、偕隐市门,仙女定娟妙。
当此更想,去国参军,白杨悲风,应化朱鸟。
翠微深、鸬鹚飞处。
半林茅屋掩秋草。
历历舵楼人影小。
水远山远,君看满眼江山,几人流涕,把莓苔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霁·严子陵钓台》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他的诗作深受清初浙西词派的影响,在词坛上有着很高的评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朱彝尊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不仅在诗歌领域有所建树,其作品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与王士祯齐名,被时人誉为“南朱北王”。朱彝尊的诗作多取材于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文学巨匠的风采。

  2. 诗歌原文:《秋霁·严子陵钓台》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七里滩光,见拥树归云,石壁衔照。  
渔火犹存,羊裘未敞,只合此中垂钓。  
客星曾老。  
算来无过烟波好。  
况有个、偕隐市门,仙女定娟妙。  
当此更想,去国参军,白杨悲风,应化朱鸟。  
翠微深、鸬鹚飞处。  
半林茅屋掩秋草。  
历历舵楼人影小。  
水远山远,君看满眼江山,几人流涕,把莓苔扫。  
  1. 主题内容: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钓台的自然风光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的“客星”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能够指引方向的星星,寓意着严子陵的智慧与才能。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2.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严子陵钓台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

  3. 历史背景:严子陵(162年—约170年),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而闻名。严子陵隐居不仕,以钓台作为隐居之地,因此得名“严子陵”。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严子陵的事迹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被后人传颂。

对于《秋霁·严子陵钓台》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探讨严子陵的历史地位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分析朱彝尊如何通过自己的诗作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
  • 研究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清代词坛的地位。

《秋霁·严子陵钓台》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人朱彝尊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机会。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