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行(丁亥)

北邙山前望行路,素车白马纷朝暮。
谁家丘墓树巃嵷,白杨枌槚松柏桐。
黄金为凫石为马,鱼灯荧荧照泉下。
古碑崩剥无岁年,后人于此犁为田。
雄狐侁侁兔矍矍,人声夜哭乌声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邙山行(丁亥)》是一首描绘丧葬场景的诗,由清代诗人朱彝尊所作。这首诗通过对北邙山墓地景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唐代贵族丧葬之奢华以及人们对死亡的敬畏。

朱彝尊的诗歌创作以典雅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他对生活、历史和文学传统的深刻理解。在《北邙山行》中,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墓地图景。诗中“素车白马纷朝暮”形象地表达了古代丧葬仪式的庄重与哀思,而“谁家丘墓树巃嵷,白杨枌槚松柏桐”则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述,衬托出墓地的荒凉与寂静。此外,“黄金为凫石为马,鱼灯荧荧照泉下”等句,不仅展现了当时葬礼的奢侈,也反映了民间对死者的无尽怀念和尊重。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风俗的记录,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思。通过对北邙山墓地的描绘,朱彝尊不仅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反思使得《北邙山行(丁亥)》不仅仅是一首悼亡诗,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北邙山行(丁亥)》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面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