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其八十四 (甲寅)

仲圭旧里足淹徊,曲径横桥一水隈。
小榼春风谁酹酒,佛香长和墓门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其八十四 (甲寅)》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创作的一首描写嘉兴风物美景的组诗。朱彝尊,字秀堂,号竹垞,浙江嘉兴人,生活在清代康熙时期。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涉猎广泛,对音乐、戏曲等亦有研究。

《鸳鸯湖棹歌》是一组仿民歌的作品,共一百首,选录其中四首以展现其家乡嘉兴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风貌。这些诗歌创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当时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郊区)的龚佳育幕府期间,由于归乡未遂之情,遂作此曲自娱。

《鸳鸯湖棹歌》中的“棹”指船桨,而“歌”则是指歌唱,合称“棹歌”。朱彝尊通过这些作品,生动描绘了穆湖一带的美丽风光,以及当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例如在诗中写到:“仲圭旧里足淹徊,曲径横桥一水隈。小榼春风谁酹酒,佛香长和墓门梅。”这几句诗意地勾勒出了穆湖旁的小径、桥梁和墓地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其八十四 (甲寅)》作为其中的一首,更是将这种对故乡景色的热爱和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融入文字之中。诗中写道:“仲圭旧里足淹徊,曲径横桥一水隈。小榼春风谁酹酒,佛香长和墓门梅。”这句诗通过对穆湖周边环境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其八十四 (甲寅)》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故乡深情的文学作品,也是对清代嘉兴地区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的一次生动记录。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对于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读者而言,这首作品无疑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好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