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州白酒白于泉,醉客何论三百钱。
十月糟床初满注,莫教焚却子猷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姚州白酒白于泉,醉客何论三百钱。
十月糟床初满注,莫教焚却子猷船。
“和曹使君忆姚州酒歌二首 其一”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的作品。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是清初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和曹使君忆姚州酒歌二首 其一》的原文为:“姚州白酒白于泉,醉客何论三百钱。十月糟床初满注,莫教焚却子猷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姚州品尝到美酒后的感受和记忆,通过对姚州白酒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美食的怀念之情。诗中“白如泉”的比喻生动形象,表达了酒质纯净无暇的特点;而“莫教焚却子猷船”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留恋。
朱彝尊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和官员。他曾任清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词科检讨,并参与编纂《曝书亭集》。朱彝尊的诗作广泛涉及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和曹使君忆姚州酒歌二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风俗人情,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朱彝尊的这组《和曹使君忆姚州酒歌二首 其一》不仅是对家乡美味的回忆,更是对其一生所经历的文化成就和个人生活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