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 游岭南(甲午)

送君西去大江深,回首云烟枫树林。
岭路千山万山外,相思孤月梦中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游岭南(甲午)》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地分析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送王之岭南,大江深且长。
  • 回首云烟枫树林,相思孤月梦中寻。
  • 岭路千重外,万山如绣屏。
  • 君行我独伤,泪满沾衣襟。
  1. 作者简介: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放慵居士,浙江绍兴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诗人。他与厉鹗并称“南朱北厉”,其诗词作品深受后世赞誉。

  2. 诗歌内容解读

  • 送别情景:诗的开篇“送王之岭南,大江深且长”直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以及主人公王的目的地——岭南地区。岭南,即今天所称的广东省,位于中国南方,是一片充满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的山水之美,对于文人墨客而言,总是充满了诗意。
  • 情感表达:紧接着,诗中“回首云烟枫树林,相思孤月梦中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的深情厚意及不舍之情。通过“回首云烟枫树林”,诗人想象着王在岭南的所见所闻,而自己则只能在梦中寻找这位朋友的身影。
  • 旅途描写:最后两句“岭路千重外,万山如绣屏”具体描绘了旅途的艰险与壮丽。诗人以“万山如绣屏”形容岭南地区的山脉连绵不绝,如同精美的屏风一般,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
  • 离别之痛:“君行我独伤,泪满沾衣襟”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因为送别而产生的哀伤之情。在这里,“君行我独伤”指的是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因为无法与王同行而感到孤独;而“泪满沾衣襟”则形象地描绘了泪水洒满衣襟的情景,凸显了离别之痛的深度与力度。
  1. 艺术特色:朱彝尊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展示了其在描绘自然风光方面的非凡才能。同时,通过对离别场景的刻画,也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2.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岭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及其文化内涵,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远方旅行者的关心与期待。此外,它还承载了作者对友情、对故乡以及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思考。

《送王游岭南(甲午)》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抒情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朱彝尊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