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夜(己丑)

山昏月未明,木落霜初降。
何处夜归人,一犬吠深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村夜(己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乡村夜景的诗。以下将从诗歌内容、作者背景以及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
  • 秋色描写:《村夜》开篇便用“山昏月未明,木落霜初降”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苍苍”二字,传达了秋色的浓重和广阔;“切切”则渲染了秋夜的凄清和寂静。
  • 人物活动:“何处夜归人,一犬吠深巷。”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夜归人的行踪,更通过“一犬吠深巷”的动静对比,增添了几分生动和真实感。这种简洁的叙述方式,也让读者对人物的活动有了直观的感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杜白”,其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著称,被后人誉为“诗魔”。
  • 文学成就: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激昂慷慨,又有柔情似水。他的许多作品流传至今,深受后人所喜爱,如《琵琶行》、《长恨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1. 艺术特色
  • 简练风格: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质朴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特点。
  • 意境营造:通过对秋季景色的独特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 情感表达:虽然整首诗歌没有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但通过秋天的萧瑟景象和夜归人的身影,诗人间接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村夜(己丑)》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也展示了唐代诗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重要文本,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