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三首 其三 (辛卯)

少小璇宫织,当窗机九张。
天孙分重锦,价直百千强。
欲渡明河去,牵牛不服箱。
谪来北斗下,无计挹仙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仙三首 其三》是朱彝尊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朱彝尊及其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朱彝尊(1629年—1712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朱子、小长芦生等,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学者、文学家。他是康熙朝的重臣,曾任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朱彝尊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典雅清丽著称,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少小璇宫织,当窗机九张。天孙分重锦,价直百千强。欲渡明河去,牵牛不服箱。谪来北斗下,无计挹仙浆。
  • 翻译
    小时候我在璇宫里织布,有当窗的机杼九张。天上的织女把美丽的锦缎分给我们,价值昂贵到难以计数。想要渡过明河去,牵牛星却不服从我们的安排。被贬谪到北斗星下,没有办法品尝仙酿美酒。
  1. 诗词赏析
  • 艺术手法:朱彝尊的《游仙三首》采用了传统的游仙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无奈的现实处境。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如“璇宫织”暗示了高贵的地位和神圣的职责,“天孙分重锦”则表达了富贵与尊贵的象征。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慨。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诗人表达了对于命运无常和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之情。尤其是末句“谪来北斗下,无计挹仙浆”,更是凸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仙境的向往。
  • 文化意蕴:朱彝尊作为清代文人,生活在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作中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引用和借鉴,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种文化意蕴使得他的诗作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朱彝尊的《游仙三首》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游仙》系列诗篇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 流传影响:朱彝尊的诗作在当时就享有盛誉,其影响力延续至今。许多现代作家和诗人在创作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朱彝尊的影响,可以说,朱彝尊的《游仙》系列诗篇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时间的限制,持续影响着后世的文化创作。
  1. 文学价值
  • 语言特色:朱彝尊的诗歌语言典雅而富有音乐美,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诗意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游仙三首》中的诗句“天孙分重锦”“谪来北斗下”等,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考。
  • 主题思想:朱彝尊的诗歌主题多涉及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这些主题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 创作风格:朱彝尊的创作风格独特而多样,无论是豪放的山水诗、婉约的爱情诗还是深沉的哲理诗,他都能够自如地驾驭并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朱彝尊的《游仙三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游仙诗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