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邑赵忠毅公铁如意歌

不如意事常八九,安得袖铁长在手。
黑云蔽天夜沉沉,神龙孤啸怒蛟吼。
高邑先生望斗杓,熹庙之初长六曹。
四凶缩颈甘鼠伏,同心同德宪府高。
其奈鸱鸮在宫府,翼以乾儿称五虎。
可怜诏狱产神芝,坐视清流色惨沮。
郑革空劳厉刃须,朱游那得赐剑诛。
酒酣一击唾壶裂,太尉之笏同唏嘘。
彼丧心者乔氏子,国狗之瘈颡不泚。
玦未及玦环未环,老臣竟以荷殳死。
潦水既尽见清潭,忠魂箕尾分左骖。
寒芒正色足千古,一枝手泽落江南。
我犹记读先生集,洪河千顷波起立。
是物曾陪函丈间,昕夕或歌还或泣。
嶰谷山房清玩多,重陈旧史同摩挲。
茂陵玉碗人间出,未若孤忠故物长嵯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高邑赵忠毅公铁如意歌》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背景:《明高邑赵忠毅公铁如意歌》的作者是清初的著名文人全祖望。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曾任职于翰林院。

  2. 诗歌原文:在《明高邑赵忠毅公铁如意歌》中,全祖望以深沉的情感和激昂的笔触,表达了对赵忠毅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诗中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安得袖铁长在手”反映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感受。

  3. 诗歌主题: 诗歌主要描绘了赵忠毅公的政治生涯和个人遭遇,以及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诗中提到的“黑云蔽天夜沉沉,神龙孤啸怒蛟吼”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4. 艺术特色: 全祖望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神龙孤啸怒蛟吼”等,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诗歌也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对赵忠毅的赞美和哀悼。

  5. 历史意义: 《明高邑赵忠毅公铁如意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它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以及人们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生活状态。

《明高邑赵忠毅公铁如意歌》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深情的作品,通过对赵忠毅公的描述,展示了其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情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一次缅怀,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启示,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