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太祖纪后

恩威转盻太无常,幸保功名仅六王。
朝士空曹登党业,书生环𬒮珣文章。
薇垣杀气连天动,竺国慈云扫地亡。
开国规模宁有此,頖宫亚圣亦仓皇。
曲台浪说重经师,手著宸奎录孝慈。
并后已先陵冢嫡,夺宗何怪启骈枝。
前星频震终沦落,岩塞轻封半险危。
始信睢麟精意失,不徒官礼致乖漓。
漫传诚意撤胡床,草床君臣未可忘。
此事终应输汉祖,濠梁何处吊韩王。
谁是条侯可授遗,满朝勋辅尽陵夷。
天台学士真儒者,不救皇孙一炬危。
江东秪合供偏安,河北绵延控阨难。
闻遣车徒卜函谷,悔教弓剑瘗长干。
具官空拟神京旧,亡国重增青盖叹。
盛世于今隆继绝,肯容樵牧妄摧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明太祖纪后》是清代诗人全祖望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复杂情感和评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他在学问上长于史学,尤其关注明末忠烈及清初学者的事迹,其著作《鲒埼亭集》中收录了大量的碑、表、传、志。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内容来看,可能是在清朝中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全祖望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
  1. 诗歌原文
  • 恩威转盻太无常:表达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治国手段多变,难以捉摸的特点。
  • 幸保功名仅六王:暗指明朝虽然辉煌一时,但其基础并不稳固,最终因内部矛盾而衰亡。
  • 朝士空曹登党业:描述了明朝士大夫阶层的腐败和堕落,以及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
  • 书生环𬒮珣文章:讽刺了文人墨客只注重文采华美,而缺乏实际才能,不能为国家带来真正的功绩。
  • 薇垣杀气连天动:暗示了宫廷内的权力斗争激烈异常,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 竺国慈云扫地亡:用佛教术语形容国家的灭亡,表达了对明朝消亡的惋惜。
  1. 作品鉴赏
  • 历史评价:全祖望通过这首诗,对朱元璋及其统治时期的政策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朱元璋的治国手段多变,难以预测,这种“恩威”的交替使用,使得朝廷内部出现了裂痕,导致了明朝的衰败。
  • 文化反思:诗中的“书生”“朝士”等词汇,揭示了文人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和影响,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 艺术手法:全祖望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隐喻,使诗歌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1. 历史意义
  • 对历史的反思:全祖望的《题明太祖纪后》不仅是对明朝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对朱元璋及其统治时期的深入剖析,全祖望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后世的警示。
  • 文化价值:这首诗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全祖望本人的文化修养和历史观念,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素材。
  1. 读者反响
  • 文学地位:《题明太祖纪后》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全祖望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历史影响:这首诗对后世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历史时不仅要看到表面的光鲜,更要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史为鉴。

除了以上关于《题明太祖纪后》的介绍外,还有一些其他信息需要注意:

  • 全祖望在诗中对朱元璋的评价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
  • 这首诗体现了清代中期文人的思想倾向,他们对明朝的衰落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也对清朝初年的政策有所担忧。
  • 在解读全祖望的诗歌时,需要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

《题明太祖纪后》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歌,也是全祖望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文人在历史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