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

道君皇帝摹捣练,力为张护开生面。
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
风流天子爱闲情,野杵村砧都不贱。
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
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
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是诗人全祖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全祖望(1705—1755),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乾隆元年进士。他在学术上长于史学,尤其对明末忠烈及清初学者事迹关注颇多,撰写了大量关于这些人物的碑铭、传记和评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作上,还涵盖了散文、史论等多种形式。
  1. 作品原文
  • 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
  • 风流天子爱閒情,野杵村砧都不贱。
  • 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
  •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
  • 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
  • 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
  1. 作品解读
  • 首句“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深处的追溯和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怀念。这里的“白帝城”和“宣和殿”都暗指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反映了作者对那个时代文化的尊崇和追忆。
  • “风流天子爱閒情,野杵村砧都不贱”则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在山水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和文化美的向往。
  • 通过描述“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重视。这种传统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稳定和连续的文化认同。
  •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反映了作者对文物保护的关注。这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历史文献传承的重视。
  • “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这句话可能隐喻着文化与历史的融合,以及这些文化元素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 最后一句“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艺术作品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审美上的享受,更是对历史文化深度的理解和尊重。
  1. 历史背景
  • 赵佶,即宋徽宗,是宋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期是北宋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个人因素,赵佶晚年的朝政逐渐走向衰败。
  • 在文化方面,宋徽宗大力支持文化艺术的发展,他本人也擅长书法和绘画。他收藏了大量的古代书画作品,并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临摹复制。
  1. 艺术价值
  • 此画作作为宋代的摹本,虽然无款识,但通过前隔水细花黄绫上的金章宗完颜璟仿徽宗瘦金体书题,可以确定其为宋徽宗赵佶的作品。这表明这幅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 它展示了当时画家们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对研究当时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题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对古典艺术的赞美,还能深刻理解到古代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