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生西圃以中秋日招同人是晨予斋中芙容已放一枝即造韵索和

东邻肃嘉客,夙起罗芳樽。
我亦戒旦兴,晨熹正候门。
圆月归西谷,薄寒袭吟魂。
三杯清人芽,一筒金丝薰。
忽然丛薄里,绛纱乘朝云。
嫣然向我笑,中有白露痕。
卯酒似已醉,迎风带微醺。
我考史月表,尚疑未及辰。
先期引黄菊,排日伴幽荪。
东邻满瓮酒,将无特为君。
我心对花醉,不须十洲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杨慎(1488年-1559年),字升庵,明朝中期四川新都人,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后流落至云南永昌卫。他的诗作广泛涉猎了历史、天文、地理、哲学等众多领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感慨。

“胡生西圃以中秋日招同人是晨予斋中芙容已放一枝即造韵索和” 是一首七绝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邀请自己赏月的欣喜之情及对美好景色的欣赏。诗中提到的“芙容”,即荷花,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诗人在清晨被友人召唤前往赏荷,而自己的书房内也盛开着荷花,诗人随即赋诗以应和。

这首诗体现了杨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善于捕捉并表达生活中细微情感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杨慎作为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