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叟居

石窗通万山,石楼临绝谷。
其北为翠碣,石叟所小筑。
石叟有砚山,朝朝写蛾绿。
何须千峰秀,只此一奉足。
五马扺高州,旁午逢寒玉。
嫣然一笑粲,会逢我所欲。
陆郎郁林船,多载不为黩。
又况叟不多,三五孤峰矗。
遂成小洞天,微云淡枯木。
仰看大者宫,俯临独者蜀。
班班高丽盆,凝乳堪果腹。
石存即叟存,下拜不嫌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叟居》是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秀美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全祖望: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是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诗歌原文
  • 石窗通万山,石楼临绝谷。
  • 其北为翠碣,石叟所小筑。
  • 石叟有砚山,朝朝写蛾绿。
  • 何须千峰秀,只此一奉足。
  • 五马扺高州,旁午逢寒玉。
  • 嫣然一笑粲,会逢我所欲。
  • 陆郎郁林船,多载不为黩。
  • 又况叟不多,三五孤峰矗。
  • 遂成小洞天,微云淡枯木。
  1. 诗歌赏析
  • 意境优美:全祖望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小环境,其中“石窗通万山”、“石楼临绝谷”等描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 表达情感: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还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和。如“何须千峰秀,只此一奉足”、“嫣然一笑粲,会逢我所欲”,透露出诗人超脱尘世的闲适和内心的满足。
  • 象征意味深长:通过对“砚山”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赋予了这些景物更深的象征意义。砚山不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是文人精神世界的体现,代表着学问和智慧。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石叟居》作为一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了解全祖望个人思想和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特别是浙东学术流派的重要文献。
  • 启示意义:全祖望在诗中所表现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心灵的慰藉。在这个忙碌喧嚣的时代,人们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现代应用
  • 教育领域:《石叟居》可以作为文学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
  • 艺术创作: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可以启发现代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诗意栖居的方式。

全祖望的《石叟居》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态度的展现。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