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郑侍讲丈筠各

廿载忘年友,相知此寸心。
谈经多妙契,觅句有清吟。
自我成萍梗,劳君念竹林。
茫茫天壤大,落落几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郑侍讲丈筠各》是清代诗人全祖望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全祖望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思想价值。以下将详细介绍《哭郑侍讲丈筠各》:

  1. 作品原文与赏析
  • 诗的原文如下:“廿载忘年友,相知此寸心。谈经多妙契,觅句有清吟。自我成萍梗,劳君念竹林。”
  • 在这段文字中,“廿载忘年友”描绘了两人之间长达20年的深厚友谊,而“相知此寸心”则表达了彼此心灵相通的情感深度。“谈经多妙契”与“觅句有清吟”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学问交流和诗歌创作方面的默契与高雅情趣。此外,诗人自比为“萍梗”,暗示了个人生活的漂泊无定;而对方(郑侍讲)则被怀念至“念竹林”,竹林常被视为隐逸之地,此处可能寓意对方的高洁品格和深远影响。
  • 《哭郑侍讲丈筠各》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思念之情的诗歌,更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尊崇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全祖望通过此诗,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共鸣的生活哲学和学术态度。
  1. 作者介绍
  •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州人,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他以博学鸿词科进士的身份进入仕途,曾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因政治原因被迫辞官。晚年时期,全祖望主要在家乡鄞县蕺山书院及广东端溪书院执教和著述。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 全祖望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杰出的成就,其诗歌也颇具魅力,其中《哭郑侍讲丈筠各》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展现了全祖望深邃的思想感情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1. 作品意义
  • 《哭郑侍讲丈筠各》作为全祖望的代表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窗口。全祖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 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友情不仅仅是短暂的相聚,更是心灵的契合和精神上的支持。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和对知识的渴求。

《哭郑侍讲丈筠各》不仅是全祖望文学生涯中的一块里程碑,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全祖望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刻理解古人对于友情、学问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