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初愈枕上作

支枕数残更,灯昏窗未明。
年衰交态见,病久道心生。
寒夜鸡无准,高秋树有声。
万缘今已断,难断是乡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
  1. 诗歌原文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
    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
    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意境。诗人将自己比作被疾病侵袭的老人,形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 哲理深刻:诗中的“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 情感真挚: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从病痛的折磨到对未来的期待,都透露出一种真挚的情感。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在白居易晚年因病重卧床时所作。当时他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身体也日渐衰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未来的看法。
  1. 艺术特色
  • 形式独特: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唐代诗歌中较为少见,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创新和独特风格。
  • 语言简练:虽然诗歌内容深沉,但语言却非常简练,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堆砌,使得诗歌更加朴实无华。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风、血、老、梦、浮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不仅是一首反映白居易个人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的诗歌,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创作才能。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历,还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