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吴门寄汪苕文Ignore

渺渺太湖水,遥遥光福山。
梅花一万树,窈窕非人间。
思与尧峰叟,扁舟数往还。
烟峦七十二,坐啸听潺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舟吴门寄汪苕文》是清代诗人田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泊舟吴门寄汪苕文》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渺渺太湖水,遥遥光福山。
    梅花一万树,窈窕非人间。
    思与尧峰叟,扁舟数往还。
    烟峦七十二,坐啸听潺湲。

  2. 诗歌赏析

  • 太湖水与光福山:诗的首句“渺渺太湖水,遥遥光福山”,描绘了太湖的宽广与光福山的遥远,给人一种宁静而又遥远的感觉。这里的“渺渺”和“遥遥”用来形容太湖水的广阔和光福山的高远,既表现了自然的宏伟,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深远。
  • 梅花与窈窕:接下来的两句“梅花一万树,窈窕非人间”,则转向了自然中的梅花,以“窈窕”形容梅花的美丽与不平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这里的“一万树”不仅数量庞大,更象征着梅花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无限的追求和向往。
  • 与尧峰叟的对话:“思与尧峰叟,扁舟数往还。”这一句通过与尧峰叟的互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共鸣的重视。
  • 烟峦与坐啸:“烟峦七十二,坐啸听潺湲。”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景观,通过“烟峦七十二”形象地展示了山峦的层次感和变化多端,而“坐啸听潺湲”则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静享时光、聆听自然声响的闲适之情。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与超脱的向往。
  1. 诗歌背景
  • 《泊舟吴门寄汪苕文》的创作背景是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诗人田雯创作了这首五言律诗,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文学成就和情感世界。
  • 这首诗的创作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的理解。

《泊舟吴门寄汪苕文》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