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见终南山

渭水自萦纡,秦川喜清旷。
山势何岧峣,经过绝尘坱。
马首见层峦,直插青霄上。
云际有飞泉,朝光明画嶂。
石险登临难,心寒不可量。
太乙本仙源,天都聊骋望。
岁岁松柏林,遐睇心神畅。
问俗戒征途,便欲慰幽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渭河见终南山》是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清幽境界的向往。玄烨(1654—1722年),即清圣祖康熙皇帝,系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在位期间,实行文武兼施的政策,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玄烨的诗作《渭河见终南山》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刻画了秦川的壮美景色,通过对渭水、终南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中“山势何岧峣”、“太乙本仙源”等词句,不仅形象地勾勒出终南山的雄奇险峻,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色彩。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颇为特殊,它反映了玄烨作为一位帝王所追求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审美。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玄烨的《渭河见终南山》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如五言律诗,通过平仄声调的搭配和韵脚的严谨,达到了音律和谐、朗朗上口的效果。这种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讲究声律、格律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其对诗歌形式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玄烨作为清朝的开创者之一,其诗作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表达。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玄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君主形象,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对于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艺术表现手法:玄烨在《渭河见终南山》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山势何岧峣”,通过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2. 语言风格的把握:玄烨的诗作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他的诗句既符合古典诗歌的规范,又不失创新和个性,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种风格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 历史文化价值:《渭河见终南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玄烨的《渭河见终南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当时的文人墨客,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