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省道上书怀

遍野农桑绕翠旌,畦边童叟带云耕。
江山尽是升平日,寸晷难忘终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浙省道上书怀》是诗人玄烨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玄烨,即清圣祖康熙皇帝,系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他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统治时期被誉为“康乾盛世”。

  2. 作品原文:《浙省道上书怀》原文如下:“遍野农桑绕翠旌,畦边童叟带云耕。江山尽是升平日,寸晷难忘终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太平与时光流转的感慨。

  3. 艺术特点:《浙省道上书怀》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清代初期的社会风貌。诗中“遍野农桑绕翠旌,畦边童叟带云耕”两句通过具体的形象勾勒出一幅勤劳耕作的田园画卷,而“江山尽是升平日,寸晷难忘终始情”则抒发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在了解这首诗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其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 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浙省道上书怀》时,可以关注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诗人的创作。

  • 艺术风格分析:分析玄烨的诗歌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和整体结构,探讨其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 文学地位评价:综合考察《浙省道上书怀》在清代乃至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定位,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浙省道上书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和平与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传统诗歌之美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