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鹫峰

爱此清幽一径深,马随泉响入云林。
苍苔古洞何年凿,脉脉韶光自赏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过鹫峰》是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寺北高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玄烨,即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的执政期间,文治武功兼备,政绩卓著。
  • 文学成就:玄烨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还在文学上有着杰出的贡献。他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以《再过鹫峰》最为著名。
  1. 诗句解析
  • 诗中景象:《再过鹫峰》描绘的是灵隐寺北高峰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径深处的清幽和泉声入云的壮丽。
  • 情感表达:诗中的“爱此清幽一径深”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而深远的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马随泉响入云林”则形象地表现了山间泉水潺潺,马儿随之奔腾的景象。
  1. 历史影响
  • 寺院名称由来:据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灵隐,游览了云林禅寺,并有感于其幽静秀美的氛围,于是为该寺题写了“雲林禅寺”四字。
  • 文化遗产:《再过鹫峰》这首诗被镌刻于云林寺,成为寺庙的重要文化遗产。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玄烨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意境和高远的格调著称,《再过鹫峰》便是其中的佳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
  • 语言风格:玄烨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再过鹫峰》不仅是玄烨个人文学才华的展现,更是清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珍视和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财富,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