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臣苏轼开湖溉田筑堤潴水杭民利之为政者不当如是乎

长堤十里跨湖波,官柳青青覆软莎。
漫道只为游赏地,悬知布政在民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臣苏轼开湖溉田筑堤潴水杭民利之为政者不当如是乎》是清代诗人玄烨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长堤十里跨湖波,官柳青青覆软莎。
    漫道只为游赏地,悬知布政在民和。

  2. 作者介绍:玄烨,清朝的康熙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玄烨的文学造诣也颇为深厚,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和社会风貌。

  3. 诗歌内容解析

  • 长堤十里跨湖波:描述了长堤沿着湖泊延伸,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美,也是人工建设的成果。
  • 官柳青青覆软莎:官柳指的是官府种植的柳树,它们在湖边生长,覆盖了柔软的沙滩。这里的“青青”表达了柳树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覆软莎”则强调了其柔美的特点。
  • 漫道只为游赏地:这句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官员们修建这些设施的目的并非为了民众的福祉,而是作为供人游览的景点。这反映了当时一些官员的功利心态,他们更关注于自己的政绩展示而非民生改善。
  • 悬知布政在民和:通过“悬知”一词,表明了玄烨对于这种为政态度的担忧。他认为真正的为政之道应该是服务于民众,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或上级的名声。

玄烨的《宋臣苏轼开湖溉田筑堤潴水杭民利之为政者不当如是乎》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政治评论。它提醒人们关注政府的实际行动是否真正符合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也体现了玄烨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