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四面云山

云梯石磴逼巃嵷,倚杖傍观众壑同。
更上一层图远望,奈何树杂与烟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四面云山亭子》的艺术赏析

《登四面云山亭子》是由清朝乾隆时期的诗人弘历所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七言排律。这首诗通过对四面云山的描绘和对亭子的建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追求的渴望。

诗中“中峰千丈拔地起,特据其巅搆亭子”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四面云山的雄奇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巍峨壮丽的山峰之中,更通过“初秋荟蔚尚连林,登临未露山容美”等诗句,展现了四季变换下的山林之美。这种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弘历在诗中也流露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重来木叶已半落,惟馀老翠及嫩紫”。这里不仅仅是对秋天树叶变色的描绘,更是对生命轮回和时光流逝的哲思。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超越了简单的景物描绘,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境界。

《登四面云山亭子》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弘历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提醒我们在面对现代社会的压力时,仍应保持一颗敬畏自然的心。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弘历所创造的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登四面云山亭子》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