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春耕阡陌安,徐牵密缆望河干。
土肥原系黄沙过,辛苦先年挽异澜。
舟中观耕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观耕种》是清代诗人玄烨(清圣祖康熙皇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耕的景色,通过舟中远眺河干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以及自己早年努力改变国家局势的经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玄烨,即清圣祖康熙皇帝,系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八岁即位,在位六十一年。他执政期间,文武兼施,政绩卓著,是清朝最有成就的一位皇帝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玄烨晚年登舟观赏河中春耕时所作。当时正值早秋,诗人站在舟中,远望河边阡陌纵横、泥土肥沃的景象,心中感慨颇深。诗中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表达了自己对过去艰苦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
诗歌解析:《舟中观耕种》的全文如下:“四野春耕阡陌安,徐牵密缆望河干。土肥原系黄沙过,辛苦先年挽异澜。” 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首句“四野春耕阡陌安”描绘了田野中春耕的和平景象,第二句“徐牵密缆望河干”则转入对舟行河中的描写,第三句“土肥原系黄沙过”进一步描绘了河流两岸的肥沃土地与曾经的艰难历程,末句“辛苦先年挽异澜”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往艰辛岁月的感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舟中观耕种》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和经历的作品,也是研究清代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