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二首 其一

高下龙堆万马趋,直将漠外作疆隅。
汉家只守飞狐岭,坐使中原失远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沙漠二首·其一》是清代康熙帝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疆土的忧虑以及对边疆将士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高下龙堆万马趋,直将漠外作疆隅。
    汉家只守飞狐岭,坐使中原失远图。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2. 诗歌鉴赏:《沙漠二首·其一》通过描绘一幅幅壮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安定与国家繁荣的深切期盼。诗中的“直将漠外作疆隅”和“汉家只守飞狐岭”,反映了康熙帝对于边防的重视,以及他对中原地区稳定的期望。同时,“坐使中原失远图”表达了一种担忧,认为若不能妥善管理边疆,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

  3. 作者简介:玄烨,即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他的统治时期被广泛认为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之一。康熙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治、经济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并推动了文化、科技的发展,使得清朝国力达到了极盛状态。

《沙漠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篇,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时代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国家安危和边疆稳定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