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循环胜刻漏,绸缪宛转报时全。
阴晴不改衷肠性,万里遥来二百年。
戏题自鸣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题自鸣钟》是清代诗人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自鸣钟为题材,通过对自鸣钟日夜报时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
诗中“昼夜循环胜刻漏”一句,玄烨用自鸣钟的昼夜不停运行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比之于传统的钟表更加精准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鸣钟在计时方面的优越性,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这一宇宙万物之母的尊重和敬畏。
“绸缪宛转报时全”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鸣钟精巧的设计和功能。自鸣钟不仅能够准确地报时,其设计本身也蕴含着一种艺术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和谐。
“阴晴不改衷肠性,万里遥来二百年”两句,则是玄烨对自鸣钟所传递出的情感特质的赞美。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自鸣钟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种特质让钟成为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象征。同时,这两句话也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积淀,展现了自鸣钟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整首诗不仅通过自鸣钟这一具体事物,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思考,还通过这种感慨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现象的深层反思。这种思考超越了表面的文学描述,触及了更为广泛的哲学和科学领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部跨越时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戏题自鸣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鸣钟的诗歌,它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意义、文化的传承以及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