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空濛水国昏,夜移凤舸泊山门。
然犀欲照鼋鼍窟,卧听涛声自吐吞。
驻跸金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驻跸金山》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弘历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的美景,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 诗歌原文
- 原诗内容:南巡行庆奉慈宁,画舸中流瞬息经。浪静风恬赖江若,琳宫福地藉山灵。西瞻瓜渡长烟白,东挹焦山远树青。拱读穹碑钦圣孝,法轮普转护众生。
- 诗意解读: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诗中的“浪静风恬赖江若”和“琳宫福地藉山灵”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金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同时,诗中还包含了对佛法的颂扬,如“法轮普转护众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信仰。
-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驻跸金山》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既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 主题思想:作为一首咏史之作,《驻跸金山》不仅仅是对金山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国家繁荣、民族和谐、社会安定的一种祝愿。诗中通过对金山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当时康熙皇帝正在进行南巡活动,并在金山驻跸。这一事件不仅是康熙帝个人的重要行程,也是当时清政权对外展示其强大国力和政治稳定的重要标志。
- 政治意义:南巡不仅是对地方的视察,更是一种政治行为,旨在巩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并通过对外展示清朝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实力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驻跸金山》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国家大义和个人修养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