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崖观瀑

悬崖千尺响奔湍,涧道嶒嵘动石澜。
仿佛清天有风雨,松阴漠漠逼人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游沂山观百丈崖瀑布》是清代诗人马长春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百丈崖瀑布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的内容:

  1. 作品原文:平明问客路,涧道有余清。结侣仗轻策,相将沿壑行。行行近水村,处处叱牛声。山田高于屋,牛在屋上耕。冈峦相枕带,峡口片云横。渡峡风泠泠,恍然如再生。何物横空下,两岸不能争。惊波荡峭壁,澎湃势难平。坐久何袅袅,石濑水回萦。水在山之岚,霏微移我情。有僧烟际出,渡水来相迎。莫漫言归去,少焉山月明。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对百丈崖瀑布的自然景观进行了精细的描绘。悬崖千尺的飞瀑,其声音奔湍如同雷霆,动石澜的涧道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 人文环境的反映: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环境。例如,“处处叱牛声”描绘了水边村舍的生活场景,而“渡峡风泠泠”则传达了峡谷中的凉爽气息。
  • 艺术手法的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诗意。
  1. 文学价值
  • 审美价值的体现:通过对百丈崖瀑布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文化传承的价值:作为清代的作品,这首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秋日游沂山观百丈崖瀑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对百丈崖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