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临泉望月

碧云夜望月初圆,星斗辉煌照九天。
滴溜涓涓无止息,此心长使若清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碧云寺临泉望月》是清朝皇帝玄烨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碧云寺夜望月出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玄烨的政治成就和治理理念,还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玄烨生平: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文武兼施的政治策略,其政绩卓著,被后世广泛称颂。
  • 文学贡献:玄烨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历史的感悟。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碧云寺临泉望月》中“碧云夜望月初圆,星斗辉煌照九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夜空景象;“滴溜涓涓无止息,此心长使若清泉”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澄澈和平静。
  • 艺术手法:玄烨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通过对景致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1. 作品鉴赏
  • 艺术风格:玄烨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有细腻的自然描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历史价值:作为康熙时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文化。

《碧云寺临泉望月》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古典诗歌,不仅展现了玄烨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情厚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宫廷文化及其审美趣味,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