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景山

新凉树色向金天,御辇遥停蔓草边。
盛暑已过销夏日,清风才到有秋年。
高临三殿九重阔,下看千家万户连。
薄暮山亭观射毕,回宫复道起苍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秋景山》是清代诗人玄烨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山公园美景。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他的在位时间为1661年至1722年。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康熙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2. 作品原文:《初秋景山·新凉树色向金天》,这首诗的全文如下:新凉树色向金天,御辇遥停蔓草边。盛暑已过销夏日,清风才到有秋年。高临三殿九重阔,下看千家万户连。
  3. 诗歌赏析:玄烨的诗中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山公园美景。诗中的“新凉树色向金天”形象地表达了秋天来临的气息,树叶呈现出金黄色,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盛暑已过销夏日”则表达了夏天结束,秋季开始的情景,暗示着时间的流转。“高临三殿九重阔”和“下看千家万户连”则展现了皇家的壮丽和民众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帝王与民间的联系。
  4. 历史价值:作为清朝皇帝,玄烨的诗歌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记录。通过这些诗作,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色。《初秋景山》作为玄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除了欣赏玄烨的诗作本身,人们还可以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理解这首古诗。例如,可以探索清朝时期的宫廷文化、艺术风格以及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将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初秋景山》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玄烨的《初秋景山》不仅是一首描写初秋美景的诗歌,更是清朝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背景的了解,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精美的文学作品,还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