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赋称兹地,时巡复此经。
春膏宜豆麦,烟景遍林亭。
靡丽风应换,敦庞训屡形。
施恩频已责,聊尔翠华停。
巡历江南示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巡历江南示意》是清代诗人玄烨创作的一首七言诗,全诗如下:“财赋称兹地,时巡复此经。春膏宜豆麦,烟景遍林亭。靡丽风应换,敦庞训屡形。施恩频已责,聊尔翠华停。”
这首诗描绘了康熙皇帝巡视江南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诗中“财赋称兹地”表明了他巡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了解地方的税收情况,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时巡复此经”则反映了他的勤奋和严谨,不断巡视各地,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春天的时节里,万物复苏,诗人描述了江南地区的春光美景。“春膏宜豆麦”,意指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们在这个时候开始播种豆麦等农作物,预示着丰收的景象即将到来。而“烟景徧林亭”,则描绘了江南地区水乡特有的景色,烟雾缭绕之中,林荫小道上人们漫步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诗中的“靡丽风应换”,“靡丽”一词常用来形容华丽或繁盛,这里可能指的是江南地区春季的天气变化,从寒冷逐渐转为温暖。而“敦庞训屡形”,则表达了康熙皇帝对百姓淳朴、敦厚、勤劳的品德的重视,他频繁地巡视各地,正是为了深入了解民情,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施恩频已责,聊尔翠华停”则表达了康熙对百姓的关怀和爱护,他在多次巡视后,仍然关心百姓的生活,但最终只能以微服私访的形式出现,以示对百姓的尊重和亲近。
《巡历江南示意》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康熙皇帝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反映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一个记录,更是对人民情感的一个抒发,展现了一个伟大帝王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