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十四 梨花伴月

云窗倚石壁,月宇伴梨花。
四季风光丽,千岩土气嘉。
莹情如白日,托志结丹霞。
夜静无人语,朝来对客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热河三十六景诗是清代圣祖仁皇帝(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名为《梨花伴月》,它描绘了一幅四季风光绮丽、千岩土气嘉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第一段:“云窗倚石壁,月宇伴梨花。”描述了诗人站在云窗旁,仰望着依偎在岩石壁上的梨花树。
  • 第二段:“四季风光丽,千岩土气嘉。”表达了一年四季都风景如画,岩石上的土壤气息也显得格外清新。
  • 第三段:“莹情如白日,托志结丹霞。”意味着诗人的情感清澈如白日,志向坚定如同凝结在丹霞之上。
  • 第四段:“夜静无人语,朝来对客夸。”在夜晚寂静无声,清晨则与客人分享这份美景。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以“云窗”和“月宇”为画面中心,将自然界的元素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比喻修辞:将梨花比作月光下的伴侣,用“白日”来形容梨花的清纯,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情感表达
  • 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四季更迭之美的赞叹。
  • 志向高远:通过“夜静无人语,朝来对客夸”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文化背景
  • 清朝历史:清朝初期,国家正处于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呈现出一种开放与创新的态度,这与诗人的创作风格不谋而合。
  • 诗歌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类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心态。
  1. 审美情趣
  • 自然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梨花伴月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然美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艺术欣赏: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创作灵感
  • 生活体验:诗人的生活经历可能是创作这首诗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他可能亲身体验了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观,将其转化为文字。

《热河三十六景诗·其十四·梨花伴月》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清代初期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风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文学和审美情趣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