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园宜夏日,亟图趁爽还。
液岸度肩舆,过置咫尺间。
著句题其壁,亦如亲历旃。
试看昔亲历,所题奚殊焉。
瀛台信瀛台,木石皆神仙。
笑似掔腕人,可望不可攀。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的文学魅力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一首清代乾隆帝弘历创作的五言排律,以其深刻的内涵、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块瑰宝。
乾隆帝,爱新觉罗氏,满族,清高宗,他在位的年号为乾隆,自公元1735年至1796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池北岸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瀛台的期望与无奈。“液池南北中,一水分三界”一句,巧妙地用“液池”来指代南池北岸,将南池北岸的自然风光与三海的广阔水域相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而“瀛台实在南,楼阁金碧绘”更是直接点明了瀛台的所在位置,以及它华丽的建筑风格。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排律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通过对“南池北岸”、“丰泽园望瀛台未至”等地点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特别是“南池循北堤,肩舆晓凉快”一句,不仅描绘了南池北岸的自然美,也传达了作者在旅途中感受到的舒适与愉悦。
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轻舆取路液池滨,目属南台栖碧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旅行过程中所见所闻的珍视和感慨。而“未若掔腕人,可望不可攀”,则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和感慨。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后人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