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对雨

晴空过午云容委,廉纤初作继靡迤。
池亭披爽眄烟霄,滴滴蒙蒙卒未止。
势将入夜审何妨,时行大雨惟时矣。
自春徂夏屡沾膏,麦收禾长稀逢此。
近旬不雨我已愁,乃知患失吾犹尔。
𩂅𩂅滋地将寸馀,夕阳忽露天衣绮。
何当大霈达明晨,普惬三农望全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池亭对雨》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创作的七言排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弘历,即清高宗,年号乾隆,他是满族,雍正第四子,名弘历。他在位期间从1735年至1796年。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其文化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对诗歌创作的鼓励和重视。

  2. 诗歌原文
    晴空过午云容委,廉纤初作继靡迤。
    池亭披爽眄烟霄,滴滴濛濛卒未止。
    势将入夜审何妨,时行大雨惟时矣。
    自春徂夏屡沾膏,麦收禾长稀逢此。
    近旬不雨我已愁,乃知患失吾犹尔。
    𩂅𩂅滋地将寸馀,夕阳忽露天衣绮。
    何当大霈达明晨,普惬三农望全美。

  3. 诗歌鉴赏:《池亭对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夏日雨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于农事丰收的期待。诗中“自春徂夏”四句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观察和对农事的关怀。特别是最后两句“何当大霈达明晨,普惬三农望全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福祉的美好愿景。

《池亭对雨》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