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杞伯姬来朝其子。夏,公孙兹如牟。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楚人灭弦,弦子奔黄。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冬,晋人执虞公。
【传】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
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楚斗谷於菟灭弦,弦子奔黄。
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
左传 · 僖公 · 僖公五年
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介绍
《左传·僖公五年》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这部作品在史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还揭示了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的演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 历史背景
- 周王朝时期:《左传》成书于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但又充满变革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频繁,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 主要内容
- 晋国和虞国的联盟:《左传》详细记载了晋献公为了扩张领土而与虞国结盟的事件。通过这次联盟,晋国成功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也暴露了晋侯的残酷无情本质。
- 虞国的命运:《左传·僖公五年》中对虞国的命运进行了探讨。作者通过这段历史告诫世人,国家存亡在于统治者的德行而非仅仅依赖于神祇。
- 文学价值
- 叙事手法:《左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运用了生动的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经过和背景。
- 语言艺术:《左传》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能够很好地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展现了先秦时期的语言艺术风格。
- 文化影响
- 编年体史书的形成:《左传》作为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对后世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确立了编年史的形式,为后来的史书提供了范例。
- 道德观念的体现:《左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左传》中的很多观点,如忠诚、勇气、仁爱等,至今仍被人们所引用。
可以看出《左传·僖公五年》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文献,更是一份蕴含深意的文化宝藏。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